
一、核心结构与移动方式
对比项 | 轨道式集装箱龙门吊(RMG) | 轮胎式集装箱龙门吊(RTG) |
---|---|---|
移动基础 | 沿固定轨道运行,轨道需预先铺设在地面(通常为混凝土轨道)。 | 依靠橡胶轮胎在地面行驶,无需轨道,可自由转向(支持 90° 直角转向)。 |
门腿结构 | 大跨度设计(常见 40-60 米),多为刚性 + 柔性腿组合,确保轨道运行稳定性。 | 跨距通常覆盖 6 列集装箱 + 1 条车道,门腿间距较小,侧重灵活性。 |
动力传输 | 依赖轨道旁的滑触线或电缆卷盘供电,电力驱动为主。 | 传统为柴油发电机组,现代有纯电动(需充电)、混合动力等形式。 |
二、性能特点差异
- 机动性
RMG:受轨道限制,只能在固定范围内作业,无法跨区域移动,机动性差。
RTG:无轨道束缚,可在堆场内自由穿梭,甚至在不同堆场间转移,机动性极强。
- 定位精度
RMG:沿轨道运行,路径固定,配合伺服控制系统,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,适合自动化作业。
RTG:轮胎行驶易受地面平整度影响,定位精度稍低(通常为分米级),人工操作时需更多微调。
- 运行速度
RMG:大车运行速度较高(可达 60-100 米 / 分钟),适合长距离直线转运。
RTG:大车速度稍低(一般 30-50 米 / 分钟),但转向灵活,短距离调位效率更高。
- 堆存能力
RMG:跨度大(可跨 10 列以上集装箱),起升高度高(堆 5 过 6 层),堆场空间利用率更高。
RTG:跨距较小(通常 6 列 + 1 车道),堆高多为堆 4 过 5 层,空间利用率略低。
三、适用场景
- RMG 适用场景:
大型专业化集装箱码头(如自动化码头),需高密度堆存和高效自动化作业。
堆场布局固定、作业区域长期不变的场景(如铁路集装箱中心站)。
对环保要求高(零排放)、电力供应稳定的区域。
- RTG 适用场景:
中小型堆场或需要灵活调整作业区域的场所(如临时货运站、多区域流转的物流园区)。
地面不适合铺设轨道(如松软地基、临时场地)或需要跨区域调度的场景。
初期建设成本有限,后续可能扩展堆场范围的项目。
四、经济性对比
成本类型 | RMG | RTG |
---|---|---|
初期投资 | 较高(轨道铺设、电力系统建设成本占比大)。 | 较低(无需轨道,设备单价略低于同规格 RMG)。 |
运营成本 | 电力驱动,能耗低;轨道维护简单,轮胎磨损为零。 | 柴油机型油耗高(约 20-30 升 / 小时),轮胎磨损快(年均更换 1-2 次);电动 RTG 需充电设施。 |
长期成本 | 适合长期固定作业,总成本随时间摊薄更具优势。 | 短期灵活使用成本低,但长期油耗 / 轮胎更换成本累计较高。 |
五、环保与适应性
- 环保性:
RMG 全程电力驱动,无尾气排放,噪音低,适合环保要求严格的区域(如市区周边堆场)。
传统 RTG 依赖柴油机,碳排放和噪音较大;电动 RTG 虽环保,但受充电设施限制。
- 场地适应性:
RMG 对地面平整度要求高(轨道需水平),地基需承重轨道和设备重量。
RTG 对地面要求较低(可通过轮胎减震适应轻微不平),但松软地面需铺设钢板或碎石加固。
六、总结:如何选择?
若堆场布局固定、追求高密度堆存和自动化,且预算充足,RMG是更优选择。
若需灵活调整作业区域、初期成本有限,或场地临时变动频繁,RTG更具优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