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作业前的准备与检查
- 人员资质确认
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效特种设备操作证,严禁无证或非本机型操作人员上岗。
作业前需参加安全交底,明确吊装任务(重物重量、尺寸、吊装点)、作业半径、协作人员分工(如指挥、监护人员)及潜在风险(如大风、障碍物)。
- 设备状态检查
起升机构:检查钢丝绳(有无断丝、磨损、跳槽,润滑是否充足)、吊钩(有无裂纹、变形,防脱装置是否完好)、卷筒(固定是否牢固,钢丝绳排列是否整齐)。
运行机构:检查大车 / 小车轨道(有无异物、变形、松动,轨道两端限位装置是否灵敏)、车轮(轮缘磨损情况,运行有无异响)。
制动系统:测试起升、大车、小车制动器的制动效果(制动间隙是否合理,能否可靠停住重物)。
电气系统:检查电缆、滑线有无破损,控制柜仪表显示是否正常,急停按钮是否灵敏有效。
核心系统检查:
辅助装置检查:限位器(起升高度、运行行程)、警示装置(声光报警、警示灯)、风速仪(若有,需确认风速是否在安全范围,通常风速≥10.8m/s 时禁止作业)、照明(作业区域照明是否充足)。
- 作业环境确认
清理作业区域障碍物(如脚手架、临时线缆、工具),设置安全警戒区(用警示带或警示牌隔离,禁止无关人员进入)。
确认吊装路径无遮挡(如避开厂房结构、其他设备),地面承载能力满足要求(尤其是轮胎式龙门吊,需检查地面平整度)。
核对重物信息:根据吊装方案确认重物重量(严禁超载,需预留 10%-20% 安全余量)、重心位置,检查吊具(吊索、吊带、吊环)的额定载荷是否匹配,且无破损。
二、作业中的操作规范
- 启动与试操作
启动前鸣铃示警,确认周围无人靠近后,进行空载试运转:分别测试起升、大车、小车的升降、移动功能,检查各机构运行是否平稳,有无异响或卡滞,制动是否可靠。
试吊操作:将重物吊离地面 10-30cm 后暂停,检查吊钩、钢丝绳、吊具受力状态,确认制动有效、重物平衡后,方可继续作业。
- 吊装操作要点
起升时速度由慢到快,下降时平稳减速,避免重物晃动或冲击;严禁急起急停、带载变向(如大车 / 小车移动时突然反向,防止重物摇摆导致钢丝绳断裂)。
重物悬空时,操作人员不得离开岗位;禁止将重物长时间悬停在空中(如需暂停,需做好防坠落措施)。
严格遵循 **“指挥信号优先”** 原则:操作人员必须听从专职指挥人员的指令(手势、旗语、哨声或对讲机),信号不明时应立即停止作业,严禁擅自操作。
起升与运行控制:
载荷限制:严禁超载、斜拉歪吊(防止钢丝绳受力不均断裂)、起吊埋在地下或冻结的物体(避免额外载荷损坏设备)。
安全距离:重物运行时,底部需高于障碍物 50cm 以上;禁止从人员头顶或设备上方通过。
- 特殊情况处理
突发故障:如机构卡滞、钢丝绳断裂、制动失效等,立即按下急停按钮,告知指挥人员并设置警戒,严禁擅自维修,等待专业人员处理。
天气影响:遇暴雨、雷电、大雾(能见度低于 10m)或风速超标时,立即停止作业,将重物落地,大车 / 小车停靠在安全位置,切断电源。
三、作业后的收尾工作
- 设备复位
将吊钩升至安全高度(离地面 2m 以上),大车、小车停靠在指定位置(避开通道或作业区),关闭所有操作开关,切断总电源。
整理吊具:将钢丝绳、吊带等吊具收拢存放,检查有无损坏并做好记录,需维修或报废的及时上报。
- 清洁与记录
清理设备表面油污、杂物,检查各润滑点,按需添加润滑油。
填写《设备运行记录》,详细记录作业时间、吊装重物信息、设备运行状态及异常情况(如异响、制动延迟等)。
四、其他安全要求
定期维护:按设备说明书要求进行日常保养(如每日检查钢丝绳、每周检查制动器)和定期检验(由特种设备检测机构每年检测一次),严禁 “带病运行”。
应急培训:操作人员需熟悉应急预案,掌握重物坠落、火灾等事故的自救与救援措施(如使用灭火器、紧急疏散路线)。
禁止行为:严禁在龙门吊上放置杂物、工具;严禁在运行机构上进行焊接、切割等作业;非维修人员不得擅自拆卸设备部件。